• 微信订阅号

  • 视频号

  • 抖音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疗文化 >> 医院期刊

谨防这些“春季病” 给身体开个好头

发布时间:2024-06-12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到处一片欣欣向荣景象,然而春天是个疾病易发和传染的季节。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里,人体各项机能也开始慢慢苏醒,但是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在这样多变的天气下,各种“开春病”也会随之而来,鼻炎、流感、肺炎、麻疹……一时之间一些体质较弱的人群在春季甚至比冬季还易生病。

专家提醒:春季是冷暖空气频繁交汇的时期,天气多变忽冷忽热,若不注意健康保养很容易患上这些春季流行疾病。


急诊科    挖野菜乐趣多食用野菜需甄别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在大大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大大的种子开大大的花……”一到春天,大家都喜欢开始挖呀挖,赏春踏青挖野菜,山野里的至味清欢,荠菜、蕨菜、马兰头、香椿头等等……想想是不是就让人流口水!

无独有偶,近期,我院急诊科就接诊了这样一对小夫妻,二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呕吐和腹泻,同时还导致皮疹全身过敏。面对夫妻二人出现的相同症状,急诊科接诊医生洪帅男怀疑夫妻二人是不是误食了什么食物引发的食物中毒、身体不适。详细问诊后才得知,小夫妻周末踏青的时候挖了一把“野菜”误食了,随后在给予了抗过敏和对症处理后,夫妻二人的症状都得到缓解。

在此专家提醒,自行在野外挖掘时,仔细鉴别,谨慎采食。误食“野菜”极易引发身体不适,严重的甚至危害生命,尤其是过敏体质的人群更应注意。不熟悉、不认识、易认错、受污染的野菜坚决不采不食。吃野菜前首先需要浸泡、焯水等,食用野菜后若有不适,马上停止食用,立即催吐,及时就医。与此同时,春季也是肠胃病高发的一个时期,消化不良、急性肠胃炎、肠胃感冒以及腹泻等都比较容易发生。春季腹泻多数是由饮食不干净,或饮食习惯不好引起的,因此应注意饮食,同时注意腹部保暖,多喝温水。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春季要重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月份的一大早,刚刚查完房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卢鑫医生收到了来自患者尹先生(化名)的短信。尹先生被查出支气管伴扩张有十年左右了,这个春季他的病情又开始反反复复的折腾。

尹先生描述,自己正常情况下,早晨不咳嗽,但白天午休和晚上睡觉时,可能是体位发生变化,会止不住地咳嗽,而且还咳痰,之前在我院住院治疗期间经过对症治疗,病情都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没想到这个春季,反反复复的咳嗽又席卷而来。由于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老病号了,熟悉尹先生病情的卢医生进行详细地问诊并耐心地予以回复,尹先生表示感谢。

像尹先生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这个春季,气温骤升骤降,很多慢性病病人例如支气管扩张、慢阻肺的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来院就诊。在此卢医生提醒:春季保暖要做好,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更要加倍重视,谨防病情变化。不仅如此,春季气温不稳定、过敏原增多,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也进入了好发季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日常诊疗中也接诊了不少此类患者。

其实大部分哮喘发作与接触的过敏原及冷空气刺激相关。只要早诊早治,该类疾病是完全可防可治的。对于过敏体质者而言,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最基本和有效的预防措施。若出现长时间咳嗽、打喷嚏、鼻塞、喘息、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指导服用药物。

目前,我院开设了“咳喘门诊”,已经诊断哮喘的患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规范治疗,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耳鼻咽喉科   面对过敏性鼻炎 防治结合很重要

又是一年春色好,草长莺飞、万物复苏,花的芬芳都和着春风一起,沁人心脾。然而,这样的季节对过敏人群来说,似乎并不友好。春季花粉大量释放、气温回暖空气湿度增加,霉菌更易滋生,这使得耳鼻咽喉科门诊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日渐增多。

“过敏性鼻炎,避免接触过敏原。”近日,耳鼻咽喉科医生的诊室里开出不少这样的诊断证明,用于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其中杨女士(化名)更是在尝试了多种治疗后毫无起色,仍然是鼻痒、喷嚏不断,有时更是鼻塞到无法入睡。这天,杨女士又来到耳鼻咽喉科进行就诊,综合考虑之后,耳鼻咽喉科施心怡医生为她进行了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术后三个月复查时,患者激动的说:鼻子不怎么痒了,喷嚏也很少了,术后这几个月是她长久以来睡得最安心的日子,终于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眼下正是过敏性鼻炎高发的季节,耳鼻咽喉科的专家提醒,有过敏性鼻炎的群体一定要“防治结合”。“预防”是第一步,即减少过敏原的接触。如:关注天气预报花粉浓度,高峰期减少外出,若外出需戴口罩,回家及时清洗鼻腔。同时对于规律的季节性过敏患者,还建议在发病前半月开始使用鼻喷激素或口服二代抗组胺药进行预防。对切实难以预防的,务必做到规范化治疗,以免发展为哮喘。当然,倘若像杨女士这样的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对症治疗或免疫治疗效果不太理想的情況下,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神经内科   “春困”不容小视如何应对更有益健康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天阳光和煦、繁花茂盛,很多人却有这样的体会,每日精气神不足,早晨不想醒,醒后没有舒畅感,刚工作几个小时又出现头昏脑胀、眼涩呵欠连天、昏昏欲睡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春困”。

这不,周女士(化名)就遇到了这样的烦恼,晚上失眠,白天困顿。尤其是早上总感觉自己提不起精神头,有时工作的时候往往觉得自己不在状态,担心自己身体状态的周女士便来到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咨询。为什么会出现“春困”呢?原来春困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一些信号,是和大脑缺血缺氧相关,比如老年人自身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可能会出现春困。春困也可能和甲状腺功能弱、电解质紊乱及肝病相关。

面对春困,不少人以为过多的睡眠是不是就能减轻“春困”的现象,其实不然。神经内科医生滕玉环表示:“春困”跟季节有关,也跟人的身体状况有关,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假如老年朋友出现所谓的春困,容易打瞌睡、乏力的现象,应该予以重视,需要到医院检查评估是否有脑血管、高血压等疾病。如果青年人出现春困的现象,也需要注意睡眠规律的调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况;要合理饮食,注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食味宜碱酸益甘,以养脾气;同时还要多去户外活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行、太极拳等锻炼形式,加速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




儿科   春季疾病易多发 儿童防护别大意

面对大好春光,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雀跃的心,出门享受“盎然春意”。但这个季节天气多变,也是多种传染病“出没”的季节。一边是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一边是各种病原体的蠢蠢欲动、伺机而行。

当春季来临时,一些传染病如流感、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也开始流行,尤其是儿童,更易患病。近期,我院儿科前来就诊的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7岁以下,同时大部分患儿也多是因为呼吸道感染(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前来就诊,通常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流涕、喘息等症状。

家长如何保护好孩子,免受传染病侵扰呢?我院儿科医生友情提醒各位家长朋友们:及时接种流感、流脑、腮腺炎、手足口等疫苗是预防最有效的方式。另外,面对春季传染病,除了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通风等措施外,家长还应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及较为封闭的场所活动,并培养孩子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必要时戴好口罩。同时加强孩子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倘若孩子生病,家长也不要过度恐慌,出现症状应居家休息,如症状较重需及时来医院就诊。针对一些感染的患儿,在病情未充分好转的前提下,较早的大量活动和返校上学后出现病情反复及二次感染风险会明显增加,应引起足够重视,患儿在病情好转后可以适当休息一段时间再考虑返校。



心内科   春季高发心脑血管疾病 病人要“春捂”

59岁的戴先生(化名)上午11点多左右突发胸痛,同时伴有出汗等症状,本以为没什么大事,谁知道1个小时过去了胸痛一直持续且得不到缓解,于是来我院心内科门诊就诊。急查心电图发现患者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可能,随后的急诊冠脉造影提示戴先生“急性心肌梗死”,后经急诊冠脉支架置入治疗后转危为安。

进入春季以来,南京的降温和升温就像过山车一样。乍暖还寒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心血管内科门诊量较前有所增加。

俗话说“前春暖,后春寒”,春寒料峭,冬去春来,可并不意味着寒冷就离去了,一不小心,可能就被“倒春寒”偷袭了。针对这一阶段的天气状况,心血管内科的专家温馨提醒大家,春季气候变化大,暖中有寒,暖寒交替,有时一日气温三变,昼夜温差大,寒冷可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心脑血管负荷加重,血压升高,从而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及吸烟的朋友们要高度注意,大家要多留个心眼,并积极做好防寒保暖等措施,谨防急性心脑血管等各种病症的发生。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不能随意停药,出门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一旦发生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综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