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节,当大家享受着假期带来的团聚和欢乐时,还有一些人坚守在岗位上,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敬业福”换大家的“健康福”……
卒中中心:做好大脑的守护者
今年春节,神经内科介入团队始终处于待命状态,从大年初三到初六,团队共完成3台急诊介入手术,成功抢救3名患者。
大年初三傍晚,83岁的陶奶奶突发口齿不清伴有左侧肢体瘫痪,被家人送至我院急诊,神经内科急诊医生根据病情判断为急性脑血管病,立即安排头颅CT,检查结果排除了脑出血,考虑急性脑梗死。进一步完善头颅多模态核磁共振检查,明确为右侧大脑半球多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可能。情况危急,神经内科介入团队成员立即赶到医院,争分夺秒地为陶奶奶实施了全麻下“脑血管造影术+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患者转危为安。术后第二天,陶奶奶语言功能恢复,左臂、左腿都能抬举,症状明显减轻。
大年初五下午,48岁的任女士突发头部炸裂样疼痛,无法忍受,伴有恶心呕吐,在家人的陪同下前来我院急诊就诊。急诊头颅CT检查明确为蛛网膜下腔出血,CTA检查提示左侧颈内动脉瘤。此时如果不积极处理,出血再增加,患者会进入昏迷,甚至死亡。神经内科急诊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介入团队火速赶到导管手术室,在麻醉科医生的配合下,为患者实施了“脑血管造影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第一时间为任女士堵住了破裂的动脉瘤,大大降低了再出血风险。
大年初六清早,58岁的余先生被路人发现倒在路边,神志不清,周围有呕吐物,路人紧急拨打120将患者送到我院急诊。急诊医生立即开放绿色通道,CT检查发现患者存在广泛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出血量较大,此时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急诊医生立即给予生命支持抢救,待患者的血压、呼吸、指脉氧稳定后,神经内科介入团队为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术”,术中发现患者为基底动脉的动脉瘤破裂,此处的动脉一旦破裂,死亡率很高。介入团队立即为患者行支架辅助下的基底动脉瘤栓塞治疗。术后三天复查CT提示颅内出血量明显减少,患者成功脱险。
胸痛中心:用心打好“护心”战
今年春节期间,恰逢冷空气来袭,心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心内科介入团队时刻保持着战斗的状态,全力打好春节的“护心战”。
大年初三,三十多岁的陈先生与家人一起前往江宁方山游玩,爬山后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不适、胸闷,伴有大汗、左上肢麻木感,持续不能缓解。随即,在家人陪同下前往我院湖山路院区急诊就诊,急查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需立即行急诊介入手术。
时间就是生命,急诊值班医生紧急联系胸痛中心介入团队,一键启动导管室,急诊冠脉造影检查显示患者右侧冠状动脉中远段完全闭塞,情况十分危急。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征得家属同意后,胸痛中心介入团队立即为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成功为患者开通罪犯血管并植入支架一枚,术后造影显示原病变狭窄消失,此次抢救仅用时45分钟。
术后患者情况稳定,转入心内科病房进行监测及后续治疗。几天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出院时,患者及其家属向心内科医护人员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据了解,春节7天假期里,胸痛中心介入团队共计完成10台急诊介入手术。
产科:全力守护母婴健康
产科最美的风景莫过于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节日里江宁医院产房分娩室里的医生和助产士为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而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忙个不停。
2月1日(农历正月初一)6时14分,分娩室传来了一声响亮的啼哭声,壬寅虎年的第一个“虎宝宝”顺利降生,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体重3670克。医生和助产士看到刚出生的“虎宝宝”都喜不自禁。
产妇朱女士于2月1日凌晨2:30进入分娩室,因宫缩带来的疼痛,整个人显得疲惫不堪。爱人见妻子疼痛难忍的模样心疼不已,不停地拜托助产士帮帮他的妻子。助产士赵梦凡和孙文惠一边安抚家属的情绪,一边引导产妇进入待产间,并始终拉着她的手,用温暖而坚定的话语为她加油鼓劲。朱女士进入待产间后,做完基本检查,麻醉师为其进行了分娩镇痛。
在两位助产士的陪伴下,朱女士紧张的情绪逐渐舒缓。随着产程的进展,分娩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伴随强有力的啼哭声,新生儿向这个世界宣告自己的到来。当助产士赵梦凡把宝宝放到朱女士的身旁,宝宝在妈妈的怀里渐渐止住了啼哭,妈妈看着可爱的宝宝开心地说,“今天是大年初一,这是我最好的虎年礼物。”
春节期间,产科分娩室共迎来44名“虎宝宝”出生,其中男宝宝27名,女宝宝17名。
节日里,江宁医院的“敬业福”们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和付出,尽心尽力地守护着患者的健康,他们忙碌的身影,也成为了这个节日里一道独特又温暖的风景。
(综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