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订阅号

  • 视频号

  • 抖音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疗文化 >> 医院期刊

生命的感悟

发布时间:2020-07-29

接到120总指挥中心出车任务,患者呼吸困难。一听到“呼吸困难”四个字,出于专业敏感性总会神经异常紧张:吸气性?呼气性?重不重?要不要插管?要不要紧急气切?来不及多想,我迅速回拨了求助人电话。电话那头却意外的平静:“矽肺,老毛病。不急,我们自己去医院路上没法吸氧才麻烦你们来一趟。你们快到小区时打电话给我,小区门口等……”我们第一时间出车到达了指定地点。

环扫人群,我一眼便锁定了患者。老年男性,瘫坐在轮椅上,张口努力地吸着每一口空气,呼吸音大得隔着几米远都能听到。我们赶紧将患者转移到救护车,将他安顿下来,同时快速给他吸氧、接上监护仪。监护仪显示脉氧只有75,看着他痛苦费力的大口呼吸,我们安抚他放松,闭嘴用鼻深吸气。我紧盯着监护仪,看着脉氧由75渐渐地往上涨,一直涨到92,患者的呼吸不再那么急促,表情不再那么痛苦,呼吸音不再那么刺耳,我才松了一口气。

转过脸来,我开始仔细询问病史。原来,老人曾经是铁道兵,在部队常年开山得了矽肺,这样的呼吸困难已有几十年,靠吸氧维生。外人看来的骇人表现,对于患者和家人而言似乎已习以为常。患者妻子看着监护仪脉氧已升至96,淡淡地说道:“还是你们的氧气好,家里制氧机吸氧最多能达到80几,从来没超过90。”“不吸氧就50多。”患者也平静地补充道。我突然鼻子一酸,有点泪光闪烁。我难以想象在这样缺氧的状态下生活几十年是怎样的折磨,他无法呼吸的痛我们难以感同身受。

几年前看过有关中国顶级肺移植专家陈静瑜的采访,我知道尘肺是不可逆的损伤,目前唯一彻底的治疗方式便是肺移植。然而,器官供体少之又少,这使得目前仍有大量的尘肺患者承受着呼吸困难的折磨。2017年,我登记了器官捐献,当初的想法很简单——我若死了,与其器官火化成灰,不如“废物利用”还能缓他人之苦。希望我们活着的人,感恩每一天的畅快呼吸,感恩那些为今天的繁华盛世所付出的人,也呼吁有更多的人能加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队伍中来。

愿岁月静好,人间无恙!

(耳鼻咽喉科李静)